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船夫,你可知道朕是何人?"
江面上春风轻拂,一叶扁舟在碧波中缓缓摇摆。说话的人身着青布长衫,头戴毡帽,看起来不过是个寻常的南下客商。
但他的声音中却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仿佛天生就习惯了发号施令。
摆渡的船夫约莫五十出头,皮肤因常年风吹日晒而略显粗糙,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
听到这话,他手中的桨并未停顿,依然有节奏地划着水,溅起的水花在午后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船夫缓缓抬起头,那双略显深邃的眼睛望向这位自称"孔师爷"的客人。他的目光很平静,既没有惊慌,也没有困惑,反而带着一种看透一切的淡然。
"客官这话说得有趣。"船夫的声音很平和,带着江南人特有的温润腔调,"小老儿不过是个摆渡的,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些寻常百姓,哪里会认识什么大人物。"
他停顿了一下,手中的桨在水中轻点,小船顺势调转了方向,"不过嘛..."
船夫的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容中似乎包含着某种深意。他看了看四周,确认江面上没有其他船只后,才缓缓开口。
接下来的八个字,如春雷般在这位"孔师爷"的耳边炸响。
康熙的瞳孔骤然收缩,握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茶水几乎要溅出杯外。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江南船夫,竟能说出如此令人震撼的话来。
这八个字,简单却精准,朴素却深刻。它们既回答了康熙的问题,又巧妙地化解了可能的危机。
船夫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跪拜行礼,只是用最智慧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那日,康熙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忽然看到一份来自江南的密奏。
奏折是内务府派遣的暗访人员所写,上面详细记录了江南各地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
最令康熙震怒的,是关于苏州府知府钱仲达的描述。这个人原本是康熙十二年的进士,当年殿试时还曾被康熙当面夸奖过。
但据密奏所言,钱仲达到任三年来,不仅大肆搜刮民财,更是与当地豪绅勾结,垄断粮食买卖。
去年江南遭遇水灾,朝廷拨下二十万两赈灾银子,结果真正发到百姓手中的不足五万两。
其余的银子,都被钱仲达等人层层克扣,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更可恶的是,他们还趁着灾情严重,抬高粮价,从中牟取暴利。
康熙看完奏折,龙颜大怒。他把奏折重重拍在桌案上,整个御书房里的太监宫女都跪了一地,大气都不敢出。
"朕辛辛苦苦治理天下,为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康熙的声音在偌大的御书房里回响,"这些贪官污吏,竟敢如此欺上瞒下,置百姓死活于不顾!简直是罪该万死!"
但康熙毕竟是明君,怒气过后,他开始冷静思考。若是直接派钦差大臣前往查办,消息必然会提前泄露。
以钱仲达这样的老狐狸,早就会做好准备,到时候查也查不出什么来。
经过深思熟虑,康熙决定亲自微服私访,深入江南实地查看。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才能为百姓讨回公道。
于是,康熙化装成一个北方南下的师爷,名叫孔德明,带着贴身侍卫魏东海南下江南。
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们没有走官道,而是选择了水路。从北京出发,沿着运河一路南下,历时半个多月,终于来到了苏州府境内。
康熙选择"孔师爷"这个身份很有讲究。师爷是为官员出谋划策的幕僚,身份不高不低,既不会太引人注目,又能方便接触各个阶层的人。
魏东海则化名"魏管家",表面上是孔师爷的随从,实际上时刻保护着皇帝的安全。
两人在府城外的一个小镇上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来到江边,准备坐船进城。
这条江是进入苏州府城的必经水路,江面虽然不算太宽,但水流比较湍急,需要有经验的船夫才能安全渡过。
江边停着十几条摆渡船,船夫们正在招呼过往的客人。康熙仔细观察了一番,最终选择了江致远的船。
倒不是这条船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江致远看起来比较老实可靠,而且他的船虽然有些陈旧,但收拾得很干净。
"客官请上船。"江致远的态度很和气,说话的语调也很舒服,"小老儿这船虽然不算大,但很稳当,保证让二位客官舒舒服服地过江。"
康熙点点头,带着魏东海上了船。江致远麻利地解开缆绳,用竹篙轻轻一点,小船就离开了岸边,向江心划去。
起初,康熙只是静静地坐在船舱里,一边欣赏着江南的景色,一边暗中观察这个船夫。
江南的风光确实秀美,两岸垂柳依依,远山若隐若现,偶尔还能看到几只白鹭在水面上翩翩起舞。
但随着小船越来越远离岸边,康熙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江致远。
这个船夫的动作很熟练,显然是个老船夫了。但他的言谈举止,却又透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
"船夫,你在这里摆渡多长时间了?"康熙随口问道,想要试探一下这个人的底细。
"回客官的话,小老儿在这里摆渡已经十多年了。"江致远一边划桨一边回答,"以前也做过别的营生,后来年纪大了,就选择了这个相对清静的活计。"
"那你对这里的情况一定很了解了。"康熙继续试探,"听说这里的知府大人很不错,很爱民如子?"
江致远闻言,手中的桨明显停顿了一下,然后苦笑着摇了摇头。"客官是外地来的吧?"
"正是,我是从北方来的,听人说江南富庶,官员清廉,特地来见识见识。"康熙继续伪装自己的身份。
"富庶倒是真的富庶,这一点客官到了就能看到。"江致远的语气变得有些复杂,"但至于官员清廉嘛..."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考虑措辞,"客官还是自己看吧,有些事情,小老儿一个摆渡的,不便多说。"
这个回答让康熙心中一沉。看来那份密奏所言非虚,这里的官员确实有很大问题。但他没有继续追问这个敏感话题,而是转移了话题。
"船夫,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有个女儿,叫小梅,今年刚满二十。"说到女儿,江致远的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这丫头从小就聪明伶俐,识字算数样样精通。本来有几个不错的人家想要提亲,但她总说要找个志同道合的人才肯嫁。"
"一个姑娘家,还要什么志同道合?"康熙有些好奇。
江致远看了康熙一眼,那眼神中似乎带着某种试探的意味。"客官,这话可就说错了。谁说女子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小梅虽然是个女儿家,但她也关心时政,也为百姓的疾苦而忧心。她常说,无论男女,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这话让康熙很是意外。他见过无数的女子,包括后宫的嫔妃,民间的才女,但像江小梅这样有独立思想的女子,确实不多见。
"那令爱平时都做些什么?"
"她在镇上开了个小铺子,卖些日用杂货,生意还算不错。"江致远的语气中带着骄傲,"不过她做生意很有原则,从不坑蒙拐骗,也不会趁人之危抬高价格。去年发大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受了灾,她就把铺子里的存货都低价卖给受灾的乡亲,自己反而亏了不少钱。"
听到这里,康熙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江小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在这个世道里,能有这样的品格,确实难能可贵。
小船继续在江面上行驶,康熙继续和江致远聊着天。通过交谈,他越来越发现这个船夫的不凡之处。
无论是对时政的看法,还是对历史的了解,江致远都表现出了超越一般船夫的见识。
"船夫,你读过书?"康熙忍不住直接问道。
江致远沉默了一会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年轻的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家道中落,就没能继续下去了。不过小老儿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听说书的,时间长了,也就知道了一些典故。"
康熙敏锐地察觉到江致远语气中的一丝苦涩,但他没有继续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往,有些事情不便深究。
正聊着,前方的江面上出现了几条官船。这些船比江致远的摆渡船大得多,船头悬挂着苏州府的旗帜,船舱里传出阵阵笑声和酒香。从船的规模和装饰来看,显然是某位大官的座船。
"那是什么船?"康熙压低声音问道。
江致远望了一眼,脸色变得难看起来。"那是钱知府的船队,他们又出去'巡察民情'了。"
"巡察民情?"
"名义上是巡察民情,实际上..."江致远没有说完,但康熙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从船上传来的笑声和酒香来看,这哪里是什么巡察民情,分明是出游享乐。
就在这时,那几条官船中的一条忽然调转方向,向他们这边驶来。康熙心中一紧,难道是被发现了什么?
"前面的船,停下接受检查!"船上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
江致远无奈,只好将船划向指定位置。很快,那条官船就靠了过来,从船上跳下几个衙役,为首的是一个身穿青色官服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像是个小官。
"江老头,今天的渡船税收了没有?"这个小官趾高气昂地问道,语气中满是不耐烦。
"回李大人的话,今天才刚开始摆渡,这是第一趟。"江致远恭敬地回答,但康熙能听出他声音中压抑的愤怒。
"那就把今天的税钱先交了!"这个姓李的小官一挥手,"知府大人有新的规定,从今天开始,渡船税要涨价,每趟要收五十文钱!"
"五十文?"江致远吃了一惊,"李大人,以前不是只收二十文钱吗?怎么突然涨了这么多?"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李大人不耐烦地挥挥手,"知府大人说了,现在物价上涨,各种税收也要相应调整。少废话,快交钱!"
康熙在船舱里听得清清楚楚,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这些贪官污吏,竟然连摆渡这样的小生意都要层层盘剥,老百姓的日子该有多难过!
江致远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旧的荷包,颤颤巍巍地数着铜钱。那荷包显然已经用了很多年,边角都磨得起了毛。他一文一文地数着,生怕数错了被这些官差为难。
"快点!"李大人催促道,"我们还有别的地方要去,没时间在这里耗着!你这个老头子,怎么这么磨蹭!"
看着江致远小心翼翼数钱的样子,康熙实在忍不住了。他站了起来,声音中带着威严:"慢着!你们凭什么随意涨价?有朝廷的公文吗?"
李大人上下打量了康熙一眼,见他穿着普通,不像是什么有身份的人,语气就更加嚣张了。
"公文?我们大人的话就是公文!你算什么东西,也敢质疑官府的决定?信不信我让你们都下不了船!"
康熙正要发作,江致远却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道:"客官,别惹事,得罪不起的。"
看着江致远忍气吞声的样子,康熙心中更加愤怒。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暴露身份的时候,只能强忍着怒火坐了下来。
江致远终于数好了钱,恭敬地递给了李大人。那人接过钱,连数都不数,直接装进了自己的荷包里。
"算你识相!"李大人得意洋洋地说道,"记住了,以后每天都要按时交税,少一文钱都不行!还有,最近要加强盘查,如果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报告!"
说完,他们就回到官船上离开了,留下江致远在原地默默收拾残局。
康熙看着江致远默默承受这一切的样子,心中五味杂陈。
作为皇帝,他是天下之主,但此刻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子民受欺负而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让他深深地感到挫败。
"船夫,你就这样忍了?"康熙忍不住问道。
江致远苦笑了一下,重新拿起了船桨。"不忍又能怎样?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但是这样下去,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是啊,会越来越难过。"江致远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无奈,"但又能怎么办呢?除非..."
"除非什么?"
江致远看了康熙一眼,那眼神中似乎包含着某种期待。"除非真的有朝廷大员下来查办这些贪官污吏。但这种事情,想想就好了,哪有那么容易。"
康熙听出了江致远话中的深意,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这次微服私访,一定要彻底查清钱仲达等人的罪行,为民除害。
小船重新开始行驶,但气氛已经变得沉重起来。康熙通过刚才的遭遇,亲眼看到了官员贪腐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虽然他早就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但亲身经历和听人汇报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船夫,如果真的有朝廷大员来查办,你觉得会有用吗?"康熙试探性地问道。
江致远深深地看了康熙一眼,那眼神中仿佛看透了什么。"客官,这话问得有意思。小老儿觉得,关键不在于来的是什么人,而在于来的人是否真心为民。如果只是走个过场,那来再大的官也没用。但如果真的是为了百姓着想..."
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道:"哪怕是来个普通的师爷,也能翻天覆地。"
这话说得很有深意,康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就在这时,江面上又出现了新的状况。
远处驶来一条更大的官船,船头悬挂着知府的专用旗帜,船身装饰得金碧辉煌,显然是钱知府的座船。
船上张灯结彩,传来阵阵丝竹之声和觥筹交错的声音,显然正在举行什么宴会。
江致远看到这条船,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加快了划桨的速度,想要尽快靠岸,避免与这条船相遇。但那条官船的速度更快,而且似乎有意朝他们这边驶来。
"前面的摆渡船,给本府让路!"船上传来一个威严而傲慢的声音。
江致远立即停下船桨,让小船停在江心,为官船让出主航道。康熙透过船舱的窗户,看到了那条豪华官船的内部情况。
船舱里坐着一个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身穿紫色官袍,头戴乌纱帽,正是苏州知府钱仲达。
此时他正搂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手中端着酒杯,脸上红光满面,显然已经喝了不少酒。
在钱仲达周围,还坐着几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和一些小官,正在殷勤地敬酒拍马。船舱里摆着各种山珍海味,奢华程度让人咋舌。
"钱大人真是我们的活菩萨啊!"一个商人举杯谄媚道,"在您的关照下,我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是啊是啊!"另一个商人附和,"钱大人为官清廉,体恤商民,实在是难得的好官!"
钱仲达摆摆手,醉眼朦胧地笑道:"哪里哪里!本府不过是按章办事罢了。大家能发财,本府也就放心了。毕竟嘛,商民富了,朝廷的税收也就有保障了!"
说完,他放声大笑,船舱里的其他人也跟着哄笑起来,马屁之声不绝于耳。
康熙在摆渡船上听得一清二楚,心中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这个钱仲达,分明就是在与商人勾结,中饱私囊,却还要说什么按章办事,简直是厚颜无耻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钱仲达忽然注意到了江心的这条小摆渡船,他醉眼朦胧地向这边望来,目光在康熙身上停留了片刻。
"咦?那个人..."钱仲达忽然坐直了身子,眯着眼睛仔细看向康熙,"怎么看着有些眼熟呢?"
康熙心中一紧,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但钱仲达显然已经起了疑心,他摆摆手让官船靠近一些。
"你,摆渡的!"钱仲达朝江致远大声喊道,"你船上坐的是什么人?"
江致远心中也是一紧,但表面上还是保持镇静。"回大人的话,是两位从北方来的客商,要到府城里做生意。"
"客商?"钱仲达的目光紧紧盯着低头的康熙,"抬起头来让本府看看!"
这下康熙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抬头,很可能被钱仲达认出;如果不抬头,就更加可疑了。
魏东海已经悄悄握住了剑柄,随时准备保护康熙。但在这江心之中,如果动起手来,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江致远突然开口了:"大人,小老儿记得您昨天不是说过,要微服私访,察看民情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大张旗鼓的?"
这话说得很巧妙,一方面转移了钱仲达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康熙可能的身份。钱仲达果然被这话吸引,不再注意康熙,而是恼怒地看向江致远。
"放肆!你一个摆渡的,也敢议论本府的行为?"钱仲达怒声道,"信不信本府现在就让人把你抓起来?"
"大人息怒,小老儿不敢。"江致远连忙低头道歉,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钱仲达虽然生气,但酒劲上来,注意力也不太集中。他挥挥手道:"算了,一个贱民,跟他计较什么。我们继续喝酒!"
官船继续向前驶去,很快就消失在江面的转弯处。康熙长出了一口气,但心中的紧张并没有完全消除。刚才那一刻,他差点就暴露了身份。
"多谢船夫解围。"康熙由衷地感谢道。
江致远摇摇头,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客官,刚才只是侥幸脱险。但小老儿觉得,钱仲达已经起疑了。他这个人疑心很重,肯定会派人来查。"
"那怎么办?"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离开这里。"江致远加快了划桨的速度,"小老儿送您到下游的码头,那里比较安全。"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就在他们快要靠岸的时候,岸边突然出现了一群人。
为首的正是刚才那个收税的李大人,身后跟着十几个衙役,个个手持刀棍,显然是来者不善。
"江老头!给我停船!"李大人在岸边大声喊道,"知府大人有令,要检查你船上的乘客!"
江致远的脸色变得苍白,手中的桨都有些颤抖。康熙知道,这次真的麻烦了。
如果被这些人抓到,不仅自己的身份会暴露,连累江致远也会有生命危险。
"船夫,现在怎么办?"康熙低声问道。
江致远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他看了看岸边的衙役,又看了看康熙,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客官,事到如今,小老儿只能豁出去了。"江致远压低声音说道,"等会儿不管发生什么,您都不要说话,一切交给小老儿处理。"
船慢慢靠岸,李大人带着衙役们立即围了上来。
"江老头,知府大人说你船上可能有可疑人员,现在要仔细检查!"李大人一脸狞笑,"让你的客人都下船,接受搜查!"
江致远站起身来,挡在康熙面前。"李大人,小老儿船上就是两个普通的客商,有什么可疑的?"
"是不是可疑,检查了就知道!"李大人不耐烦地挥手,"少废话,快让人下船!"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康熙站了起来。他知道再隐瞒下去也没有意义了,与其被动地被查,不如主动出击。
康熙缓缓抬起头,那双威严的眼睛直视着江致远,声音虽然不大,但每个字都清晰得如雷贯耳:
"船夫,你可知道朕是何人?"
这句话一出,整个码头都安静下来。李大人和衙役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个普通客商为什么要自称"朕"。江致远的身体微微一震,但很快就镇定下来。
他深深地看着康熙,那眼神中有震惊,有了然,更有一种深深的敬意。片刻后,江致远缓缓开口,说出了那救命的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