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本以为法院判决后就能告一段落了,没想到这才是另一场较量的开始
7月25日,武汉市经开区法院一审宣判,认定肖同学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驳回了杨某媛的所有诉求
按理说,法院都这么判了,事情应该就结束了吧,但随着杨某媛提出六大疑问,事件开始逐步走向高潮!
杨某媛的"绝地反击"
败诉后的杨某媛不但没有消停,反而变得更加激进
她不仅在网上宣布自己保研成功、通过法考,还扬言要继续举报肖同学,让他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更让人震惊的是,一个IP地址显示在日本的大V跳出来替她撑腰
这个大V提出了六个所谓的"逻辑疑问",试图推翻法院的判决
六大疑问的真相
让我们来看看这六个疑问到底站不站得住脚
第一个疑问:有湿疹不代表不会骚扰?
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
肖同学的家长提供了大量医疗证据,证明他从小就患有特应性皮炎
法院经过审理,认定他当时的行为存在"抓痒的高度可能"
这不是简单的有没有湿疹的问题,而是有充分证据证明当时就是在挠痒
第二个疑问:为什么第一份病历是他人的?
这个质疑确实值得关注
但我们要看的是整体证据链,而不是某一份资料的瑕疵
肖同学家长后来提供了多份他本人的就诊记录,时间跨度从2021年到2023年
这些病历清楚显示了他的皮肤问题,足以证明挠痒的合理性
第三个疑问:论文有问题不代表可以被骚扰?
这个说法完全是在偷换概念
网友质疑杨某媛的论文问题,是因为她的学术诚信受到质疑
这跟所谓的"骚扰"没有任何关系
法院已经认定不存在骚扰,论文问题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第四个疑问:诬告是凭空捏造,她不是诬告?
这个辩解就更站不住脚了
法院明确认定不构成性骚扰,那杨某媛之前的指控是什么
如果不是诬告,难道是预言?
第五个疑问:她该如何保护自己?
这个问题看似有道理,但混淆了维权和诬陷的界限
保护自己的权益是应该的,但前提是要有确凿的事实基础
不能因为自己的误解就给别人扣帽子,更不能在法院判决后还不依不饶
第六个疑问:没有大幅度动作不代表没有骚扰?
这个逻辑完全是在强词夺理
法院判决的依据不仅仅是动作幅度,而是综合考虑了事发场景、双方关系、行为性质等多个因素
最终认定不符合性骚扰的构成要件
真正的受害者是谁?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两年来发生的事情
肖同学因为杨某媛的指控,被全网网暴
他的照片被制作成花圈、遗像,个人信息被"开盒"
全家人都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他的爷爷甚至因此离世
肖同学本人被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倾向高达80%
保研计划泡汤,学业受到严重影响
这样的代价,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毁灭性的
反观杨某媛,不仅顺利毕业,还成功保研,通过了法考
现在还要去香港浸会大学读博,这对比是不是有点太强烈了?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武汉大学在8月1日发布了情况通报
表示已经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
目前这个事件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当事人本身
网上有家长说,已经跟儿子打招呼了
如果大腿根部有皮肤病要坚持擦药,不要在公开场合挠痒,否则被人拍下举报就麻烦了
这是多么荒谬的现实?
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竟然要小心翼翼地避免?
杨某媛已经通过法考,将来很可能从事法律相关工作
一个连基本是非都分不清的人,真的适合从事司法工作吗?
最后小编觉得:
武汉大学应该撤销对肖同学的处分,并公开道歉
对于杨某媛的学术不端问题,也应该严肃处理
而这件事也不应该被简化为性别对立
保护女性权益是应该的,但不能以此为借口进行诬陷
同样,男性的合法权益也应该得到保护
我们需要的是基于事实的理性判断,而不是情绪化的站队
真正的正义不是靠声音大小来决定的,而是要建立在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任何试图用舆论绑架司法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武汉大学性骚扰案女主败诉仍嘚瑟,被网友举报到学校》,2025-08-03
观察者网,《不能认定性骚扰,"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2025-08-03
知乎,《「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不能认定性骚扰》相关讨论
武汉大学官网,《情况通报》,2025-08-03
每经网,《武汉大学:已组建专班,正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2025-08-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