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大地上,若把城市比作性格迥异的姊妹,连云港当属泼辣率真的弄潮少年,衣袖间总带着咸湿的海风;而泰州则是温婉娴静的江南闺秀,手中握着一把能泡开岁月的紫砂壶。这对“海城与水乡”的对话,恰似一部江苏版的《山海经》,有波涛也有涟漪,有侠骨也有柔肠。
连云港人总爱自夸:“站在港口跺跺脚,亚欧大陆抖三抖”。这“东方桥头堡”确实底气十足:花果山奇峰兀立,云雾缠绕间仿佛随时会蹦出个孙大圣;连岛卧于碧波之上,浪花与礁石合奏着《东海渔光曲》。当海鸥掠过港口万吨巨轮时,连空气里都飘着国际物流的洋气味道。
而泰州则像被水流亲吻过的水墨画,“凤城河把整座城抱在怀里摇啊摇”。老街的青石板浸润着三百年光阴,早茶的炊烟从雕花木窗里探出头来,悄悄给晨雾染上蟹黄包的香气。若说连云港是敢与东海龙王扳手腕的弄潮儿,泰州便是驾着凤凰飘起霓裳的美女——一个用海岸惊涛写日记,一个借多彩羽翼谱琴曲。
踏入连云港的渔村,老人们咂着旱烟讲述“开船王”传说:渔民出海前对龙王三拜九叩,祭坛上的猪头要肥得能照出人影才够虔诚。在城市街巷里飘出柔柔糯糯的五大宫调。也许还能听到《通天大道宽又阔》的洒脱。这厢《西游记》的文化DNA早刻进山海,花果山上的猴子至今保持着“见游客就讨桃子”的祖传手艺。难怪本地导游打趣:“我们这里石头缝里蹦出的不止是猴王,还有鲜掉眉毛的海蛎子!”在连云港的餐桌上更是野性十足,酒过三巡必有渔民拍胸脯:“我这海参可比人参补,不信你问东海龙王去!”
泰州人却更钟情于人间烟火里的风雅。老街竹编匠人的指间翻飞,能把月光编成箩筐;评弹声里藏着五大宫调的密码,一句“早上皮包水”道尽早茶哲思。郑板桥在这里画过瘦竹,梅兰芳在此吊过嗓子,连古盐运河的波纹都被吟成《桃花扇》的词牌。若说连云港是山海孕育的奇幻小说,泰州便是线装书页间夹着的那枚银杏叶书签。一位非遗旗袍匠人边量尺寸边笑言:“咱们泰州姑娘的腰身呀,得比运盐河的弯道还讲究弧度!”
连云港人常傲娇:“我们有孙大圣专属户口!”泰州人则淡淡回敬:“我们有郑板桥亲手种的竹。”一个把豪情别在渔网梭子上,一个将风雅绣进早茶蒸笼里。但异曲同工的是对传统的执着:渔家祭祀的号子与老茶馆的吴侬软语,原来都是刻在江苏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这对隔空对望的“山海闺蜜”,一个用万吨货轮把中国故事运往欧洲,另一个用非遗绣娘的金线串起千年文脉。连云港的涛声里澎湃着开放气魄,泰州的茶香中沉淀着文化定力——恰似江苏的左手擎山海,右手揽风月,在古老与现代的变奏曲里,走出了独属东方美学的韵脚。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运营中心
来源:蔡骥鸣
编辑:方婧瑄
复审:徐蓓蓓
终审:段潇
扫码二维码
看新闻看直播
政务服务指尖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