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2
5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中心科学” 夏令营
圆满完成
本次夏令营以两期接力的形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们,勾勒出一场沉浸式化学探索盛宴。
从 7 月 14 日的首期启航,到 7 月 28 日第二期的精彩接力,营员们带着对化学的热忱与对厦门大学的向往,汲取科学知识、解锁化学奥秘,让化学科学的魅力在传承中愈发鲜活。
校歌引路,同赴科学之约
两期夏令营都在厦门大学庄严的校歌旋律中庄重启程,百年学府的底蕴与少年的朝气碰撞出热烈火花。
来自全国各地的 125 名营员们,或带着初见的好奇或怀着 “提前预习” 的熟稔,在化学化工学院领导们的殷切期待和细致介绍中,悄悄埋下探索化学世界的种子。
老师们提到的那些实验室、讲座和活动当时只觉向往,如今营员们都一一亲身经历过。那些曾经期待的未知,已经变成了此刻心中温热的回忆。
不同的面孔上洋溢着同一份对科学的向往,他们将热爱化作探索的动力,让 “化学:中心科学” 夏令营成为自己科学梦想的起点。
从院士讲堂到互动探索
热爱在交流中升温
“化学:中心科学” 夏令营的魅力,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教授和谢素原教授的讲座开始点亮。
深入浅出的语言串联起的基础知识与前沿动态,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营员,大家在惊叹中打开认知边界。
学科前沿讲座:
触摸化学的多元维度
汪聘教授的《化学家的 AI 搭子》通过案例展示人工智能如何成为化学研究的 “超级助手”,AI 与化学的跨学科碰撞,让营员们了解到前沿技术正为化学学科提供更高效的研究工具与更广阔的探索路径,打开了他们对化学科研新思路的认知大门。
汪聘教授
《化学家的AI搭子》
高级实验师邵文尧的《“化” 说青州从事 “学” 悟中心科学》则另辟蹊径,通过 “酒” 这一生活中熟悉的载体,让营员们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
高级实验师邵文尧的 “酒与化学” 分享,以生活中熟悉的 “酒” 为载体,特意带来酿造酒样品,引导营员们在近距离观察与互动中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鲜活可感,也让大家对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有了更深体会。
每场讲座后的互动环节里营员们都格外踊跃。营员们在互动中深化理解,对化学的热情在讲堂内外持续升温。
可以亲手触碰的化学
生活处处皆是科学
实验永远是 “化学:中心科学” 夏令营全程最让人激动的环节。营员们带着对化学的好奇与期待走进实验室,在仪器与试剂的世界里开启深度探索。
他们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窥见微观宇宙的奇妙,借助超导核磁在分子结构解析中感受 “拼接” 的乐趣,利用液质联用仪揭开饮料成分的秘密 —— 曾经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在亲手操作中变得可触可感。
亲手制作的蓝晒印相里藏着独属自己的 “厦门大学” 记忆,鲁米诺实验中激荡的幽蓝光芒见证着专业操作的严谨,化妆品 DIY 时调和的不仅是原料,更是科学与生活的巧妙融合。每完成一项实验,营员们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这份亲手创造的神奇让化学不再遥远。
带着实践的兴奋,营员们走进嘉庚创新实验室,地下 10 米的 “全亚洲最安静” 超精密加工实验室让人惊叹,无人智慧合成实验室的 AI 研发范式更让人震撼。在这里,大家真切感受到科技从理论走向应用的生动轨迹,眼中满是对前沿探索的向往。
当看到全亚洲”最安静“的位于地下10米的无噪音超精密加工与表征实验室,看到无人智慧合成实验室中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质材料和能源器件研发新范式,大家不禁感叹人工智能时代,科技的进步如此神奇!
从初见仪器时的紧张到操作时的专注娴熟,实验室的每一段经历都在深化着营员对化学的理解,让科学探索从 “听说” 变成刻在记忆里的 “亲历”。
带着科学的种子
奔赴更远的世界
沉浸化学世界的体验时光悄然画下句点,结营仪式上老师们的寄语温柔而恳切。
从初见的好奇到深入的探索,2025 年“化学:中心科学”夏令营以两期接力的方式,为百余位少年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那些在厦门大学实验室里点亮的蓝光、制作的蓝晒印相的时光,那些因科技前沿技术所感受到的震撼,终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带着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步履不停。
化学的故事未完待续
他们与科学的约定
才刚刚开始
编辑 | 翁翔
主编 | 张丽金
监制 | 庄序芃
读完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