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武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瑰宝,特别是随着2025-08-06《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正式发布实施,川剧振兴发展进入法治化轨道。川剧“立法”一年来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
8月5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宋俊武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川剧一年来的成果:
一是川剧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4年举办第六届川剧节暨第二届川剧汇演,集中川渝两地27个院团33部、42场川剧精品演出,推出《中国有川剧》系列微纪录片、“2024川剧抖起来”等活动,线上线下超3000万人次观看。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戏剧小品(小戏)比赛、首届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展示展演等活动相继举办。川剧艺术表演团体开展“百场百戏”展演,走出剧场、走进街巷,深入景区、场镇等场景,将川剧演出送达基层。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川剧专题形成网络热议,“变脸”街舞《古蜀天边行》在央视和微媒体平台火爆出圈。川剧院团通过抖音、小红书传播,展示排演、练功、化妆等台前幕后,从网络流量引导为剧场留量,吸引了众多青年粉丝关注。
二是“川剧+”文旅融合业态进一步拓展。《芙蓉国粹》《川剧秀-传奇变脸》《蜀风雅韵》等多个川剧特色旅游演艺形成品牌。“三国折子戏”在成都锦里试演成功。成都“戏窝子”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效果,2024年以来,近70万观众走进省川剧院剧场、锦江剧场观看1280余场川剧综艺和折子戏专场演出,院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自贡、泸州等地依托川剧演艺和展示场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川剧特色体验热门打卡点。川剧文创推陈出新,变脸娃娃、川剧手办受到游客喜爱,8000份数字藏品《川剧脸谱·百戏千面》上线仅16分钟便销售一空,在第12届“世界运动会”还推出川剧变脸特款文创。
三是院团创演质量进一步提升。《梦回东坡》《丁宝桢》等重点剧目完成全国巡演;创排《大千世界》《欧阳修》《追光》等剧目。《芙奴传》《情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优秀剧目展演,《火塘》入选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变脸》《跪门》《打饼》入选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变脸》荣获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复排提升“十佳案例”。6个川剧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
四是川剧人才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自2025年起开展川剧专业“5+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全国首个戏曲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戏曲表演(川剧、4年制)”正式落户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师带徒”名家传戏、青年人才扶持、编剧评论培训班等,形成人才“传帮带”良性互动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加强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巴蜀文化作出应有贡献。”宋俊武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